English

以战略眼光看人才

——中科院物理所“拴心留人”纪事
2000-11-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何春权 我有话说

就在一些科研院所为人才外流而伤脑筋的时候,记者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看到了令人兴奋的情形: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广阔的用武之地使该所成为大批优秀人才所向往的去处。仅去年一年,该所就引进22名优秀人才,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有9人,5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今年希望通过加入该所而入选“百人计划”的国外留学人员已超过20名,他们无一不是在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最前沿领域担当着重要角色。记者同时获悉,今年第一批报考该所博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56人,超过该所去年全年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总和。

物理所认为,在当今,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问题。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这个所在骨干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努力做到“利用机会发现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大胆合理使用人才”。扩大对外宣传是这项工作的起点。除了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外,该所人员出国访问时总要带上一大堆宣传材料,在海外科学家中散发,对于一些骨干人才,则干脆采取“人盯人”的策略。专家们还主动走出研究所,到大学作报告和讲座,拉近了研究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争取到了不少好的生源,报考该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为了吸引人才,该所首先在改善物质条件和设备水平上下功夫。他们为新引进人才预留多套“人才房”,这些房子平时即便空着,也不能占用。在设备上,力求及时更新,目前拥有的一些实验设备不仅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一流,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该所还积极为学术交流和思想交锋提供必要的场所。而诸如“中关村凝聚态物理论坛”、“青年学术小组”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则使整个研究所洋溢着一种创新的氛围。服务态度等软环境的建设也没有被忽视。该所人教处经常收到国外学者咨询有关所里情况的E-mail,每封他们都耐心地回复。所有这些,都使优秀人才由“慕其名”而“感其行”,愿意来这里施展自己的才智。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所不断改善用人环境,大胆合理地使用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努力做到“事业留人”。现在该所从所长、副所长到实验室主任几乎全是青年学术骨干。据统计,目前该所进入知识创新一期工程基地岗位的231人中,除去10位院士外,平均年龄43岁,且大部分都是留学归国人员。可以说,近年来该所能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与这些归国的青年科研人员是密不可分的。如刚上任的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留学回国人员闻海虎博士,近年来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科顶尖杂志《物理评论快讯》(PRL)上发表了4篇论文。据了解,1999年,该所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12篇论文。另外,该所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已连续九年保持在国内科研单位中排名第一。自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物理所先后承担和完成“863”、“973”等重大、重点项目128项。随着这些项目的顺利进展,一个青年学术骨干群体也已形成。1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6人入选“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这与国内一流大学所拥有的青年杰出人才数量相当。“浓厚的学术气氛,相对先进的设备,宽松的科研环境,合理的人才政策,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吸引和稳定一批中青年骨干的关键因素。

“团队引进”是该所率先倡导并正在尝试的又一种人才引进方式。与人才的单个引进相比,团队引进可以使被引进的人才相互促进、承上启下、共享资源,从而构成一个高效的“人才链”。在重视对相对固定人才吸引的同时,他们也加大对流动人才、特别是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选聘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聘请国内外顶尖人才来所进行短期的合作研究。他们还准备逐步提高优秀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比例,从而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研究所中长期的人才战略需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